相声剧首试演 用“穿越”话传统艺术传承与保护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北方网 作者:王子洁 编辑:王子洁 2017-01-11 11:43:00

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采用了时下流行的“穿越”模式
演员表演入木三分

  天津北方网讯:1月10日下午,在谦祥益文苑举行了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的首次试演,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、秘书长商移山,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王宏,天津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天津文史馆员张春生,天津文化局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文史馆员甄光俊,天津近代史作家,红桥区档案局文史顾问周醉天,天津市曲艺团曲艺作家杨妤婕,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张素梅,以及相声名家田立禾、张文霞、王鸣禄、朱永义悉数到场,并且在观看剧目之后,为这支年轻的相声剧团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,并且充分肯定了该剧的价值。

导演及编剧盛伟

  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用流行的“穿越”模式,让2017年的相声演员穿越到1917年,将现代的相声带到过去的时空,并最终因为沉迷于快餐式相声的低品位低质量而导致100年后相声失传的故事。该剧由青年相声演员盛伟编剧并导演,由天津相声俱乐部的演员们参演。尽管是首次排演这样的相声剧,盛伟的信心还是非常足的。“在剧中运用了许多相声的元素,我们的演员也都集思广益,让剧变得更加丰满。我们都喜欢相声,钻研相声,把相声的包袱放到剧中其实并没有很难,难的是他的合理性。这也是让我们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的事情。”用盛伟的话来说,虽然它是一部相声剧,但是他是严肃且充满深刻意义的剧。“相声是传统艺术。从传统相声发展创新的创编相声,再到不需要基础训练包袱堆叠的快餐相声。最后演变成令人发指的三俗相声。如果这样的演变过程成真,那我们的相声艺术则不复存在。所以我开始动笔写这部剧,我想让大家看完之后有所思考。相声,应该怎么说。相声,应该听什么。”

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研讨会

  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的首次试演结束之后,到场嘉宾围坐在一起讨论剧情,提出修改意见,同时也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天津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天津文史馆员张春生说: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。全剧对相声历史、相声艺术以及相声人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非常令人敬佩,把对当代相声艺术的忧虑与思考反映在相声舞台上,这很让人感动。”

相声名家王鸣禄先生

  相声名家王鸣禄先生在观看过后表示,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相声从业者、爱好者的坚持努力,才让相声这门艺术没有脱离时代,也不脱离相声最根本的艺术核心:“舞台上,演员的表现非常认真而且很‘有戏’。艺术这件事不认真不行,相声艺术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,都是经历了试炼和改革。”同时王鸣禄先生还告诫年轻演员,要时时刻刻讲究创新,“千万可别懒,只要懒了,这个行业就完了。”

相声名家田立禾先生和张文霞先生
82岁的田立禾先生依旧在研究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

  当天,相声名家田立禾先生和张文霞先生也来到现场,观看了剧目之后,田老先生有感而发:“其实一直以来相声演员们都很有忧患意识,我上台表演如履薄冰,怕给观众演错了。现在我82岁了,没有台上的忧患意识了。我左右不了潮流,但总觉得现在得给大众换换口味。在连开门都用手机遥控的智能社会,我们的传统段子还那么演还行吗?继承了传统的成功精髓之后,我们要怎么去对待传统?”82岁的田立禾先生依旧在研究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,这让现场的青年相声演员受益良多。

  据悉,相声剧《后台之何去何从》目前还在紧张的修改排演过程当中,为天津相声俱乐部的封箱之作,将会于腊月二十二在谦祥益文苑上演。(前沿新闻记者王子洁)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