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大宅门传奇 后人续写200年家族流转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北方网 作者:刘达 编辑:吴涛 2018-02-22 08:14:00

内容提要:家族兴衰可以窥探时代面貌,透过天津老城厢大宅门的人和事,我们或许可以参透“近代中国看天津”的些许秘密。天津文化自信系列报道之二:天津大宅门传奇……

天津北方网讯:她是一位天津的退休老人,也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记录者。她叫杨力,《天津老城厢大宅门实录》的作者,十三年时间,寻访37户大宅门,搜集220张老照片,著就36万字的实录。2018年的大年初六,她在博文书店为市民讲述天津大宅门建筑文化。在讲座的前几天,记者采访了杨力,听她讲大宅门里的天津故事。

乾隆五十四年杨一崑手书老匾

一、神秘的杨无怪

促使杨力走上寻访大宅门的因素有很多,退休和2003年推平老城都是导火索,而真正的主因是她强大的家世以及背后的故事。杨一崑(号无怪)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,关于他的资料少而妙,让人心生好奇。他是乾隆时期的举人,天津有名的才子。他文风诙谐,是可考的几乎最早出现的“津味文字”,其用天津方言写出的《天津论》和《皇会论》是研究乾隆年间民风民俗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。

杨力,是杨一崑的八世孙女。说起先祖,杨力自豪之余又多了几分警醒。“先祖家族从明代落户天津,是老天津卫人,家族传承中天津人豁达、开朗、幽默、包容又犀利的性格在很多方面有体现。杨一崑一生勤奋,著作很多,最著名的是《骍角编十八艺》《陈仲子二十艺文集》《左传类编》《尚书眉》等。祖先和祖训是镜子,常常使我感到惭愧。我的大姑杨尊贤学习特别刻苦,精通四国语言,年轻时候读书常常到深夜,有一次一个贼半夜从厕所窗户跳进院里,被半夜读书的姑姑发现,大呼一声,把贼吓跑了。爷爷喜欢书法、绘画,父亲是刘子久弟子,年轻时常常在休息日整日在家里画画。这样的家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我努力学习不敢松懈。”

杨一崑观察生活细致独到,可以在其文章中窥见一斑。而生活中的诸多做法同样让人侧目并心生敬畏。“一次杨一崑听说经司胡同有一个老宅人称凶宅,房价便宜无人敢买,就带着妻子王氏兴志冲冲来到此院,院门关的紧紧的,杨无怪就在附近院邻里打听,有的说‘这院子搬进两家都连连死人,院里闹黄鼠狼’也有人说听到女鬼的哭声呢,杨一崑笑着说‘哪来的鬼呀?我就是要到鬼屋住吓吓鬼!’,说着跟一个卖房主走进大院。‘金刚经有言,凡所有相都是虚妄!’走到了后院,一只野猫从一个房檐蹿到另一个房檐蹬掉了一片碎瓦,‘砰’的一声,夫人吓得脸色发白,抓住丈夫的手说:‘走!他就是宫殿我们也不来了。’‘来!要来!鬼走怪来!’杨无怪说罢哈哈大笑,这一大笑使夫人不再紧张。回到家里,他挥笔写出‘心净则土净’,又给自己起个别号——无怪,盖上‘二愚’印章(‘二愚’是杨无怪的号),从此‘无怪’这一别号叫响天津。杨无怪携儿子与妻子收拾好宅院住进此院,这里自此再也没听过闹鬼的事情。”自信却不迷信是天津文人的气度。

杨家藏矫楼

二、寻访天津老城

怀着对祖上强烈的好奇心,杨力开始了寻访老城之路。“从叔叔绘制的一张院图开始,多方面进行采访,挨家挨户的寻找线索。很多老人耳朵不好、口齿也不清楚了,我们就用文字交流、用手比划。所有内容必须真实可考,为了找寻史料我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两个月,去北京查资料也是常事。”就这样,杨力不仅探寻自家历史,还在寻访中不断挖掘天津老城厢大宅门的文化先贤,她的记录中有爱国诗人华长卿、书法家华世奎、画家王玉璋、甲骨文专家王襄等。

对历史了解的越多,也会越爱这座城市。杨力介绍,“天津有记载的私人花园就有十几个,康熙年间天津有三大名园:张氏遂闲堂、查氏于斯堂、金氏岭南轩。康熙年,客津名流必到这三个园林,‘先有岭南轩,后有水西庄’,可以说岭南轩是天津最早的文化沙龙之一。”

天津老城厢大宅门里的生活丰富多彩。“天津是话剧曲艺之乡,常邀请名角到家里唱堂会。杨家还自导自演话剧《雷雨》很轰动,登载在《大公报》。此外,杨家女子文化沙龙,少奶奶和大小姐们聚在一起研究《红楼梦》;杨家少爷们还在家中组织回力球队;长源杨家院子里有网球场;大宅门各家风筝在空中亮相,促使风筝手艺人不断创新……”每次有人提到电视剧《大宅门》杨力都有话说:“天津的大宅门可比电视剧里的富丽,老城厢有十几到二十多个院落的宅门共有十几个,这些宅门多依照前厅后宅这种西周延续下来的理念建宅,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。院落集住宅经济文化为一体,一般大宅门都设有门房、帐房、轿房、茶房、书房、私塾、游廊、客厅、祠堂、内宅、罩棚、花窖、马厩、杂房等,讲究的大宅门还有花园、戏楼,功能齐全。”

此外,砖雕、木雕、石雕细节是建筑的诗眼,天津刻砖艺人马顺清发明贴砖技术,刘凤鸣又发展这一技巧,使匠人的灵感得到更好发挥。“国外的建筑风格融于我国古建筑之中。早在1870年,杨家家宅就吸收了国外的建筑因素,百叶窗、西式铁艺窗,小楼的铁艺走廊,都突出了这个特色。”在杨力的寻访中,处处可见天津人的智慧。

1870年杨家外窗已使用百叶窗

三、家族命运窥探时代面貌

杨力说,寻访天津的大宅门是一种看不见的收藏,用文字记录下无法触摸的历史,而这些内容层面背后真正的“魂”是天津文人的风骨和爱国情怀。“其实这些记录还都是外皮,通过这些故事所反应出来的爱国精神才是最令我动容和使我震撼的。华氏家集《东观室遗稿》有一首华长卿的《禁烟行》长诗,字字如炮弹击穿侵略者的阴谋,句句如滴血表达了对麻木不仁吸大烟人的深切的焦虑,是千古难得的爱国诗篇。”

“还有金石学家、甲骨文专家王襄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王襄失业在家,生计艰难。天津‘大罗天’一带的古董商常去家,游说他将甲骨卖给日本人。但为了不使这批祖国珍贵文物流往国外,他推说甲骨已存放内地,宁肯典卖衣服和家中什物以勉强糊口,也不要日本人的高价收买。”

……

历史种种,在杨力面前重现,她的寻访从真实可感的家族经历,触及天津的经济、历史、地理、风土人情、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。2016年,杨力自费出书《天津老城厢大宅门实录》。她的书被国图、澳大利亚,俄罗斯等国家图书馆收藏,天津故事在国外同样流光。现在,她投入到津味历史剧本的创作当中,未来她还将整理和研究天津的饮食文化、绘画和诗社历史等。她坦言,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太多的东西,只是抓紧时间如实地记录。随着了解的深入,重现出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和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故事,让她越发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她说,要把天津的历史文化、教育和先贤的爱国情怀搬上舞台。目前,描写天津历史题材的剧本《三不管的童年记忆》和《残荷》已经完成。

从家族兴衰可以窥探时代面貌,透过《天津老城厢大宅门实录》里这些人和事,我们或许可以参透“近代中国看天津”的些许秘密。从杨无怪到杨力,时空跨越二百年的沧桑巨变,唯一不变的是祖祖辈辈的天津人仍在续写着他们所经历的天津故事,而这些故事则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与自信。(“津云”新闻记者刘达 照片资料由杨力女士提供)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