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钢筋森林里种诗的人——李军君诗集《孤独辞》的精神突围与时代回响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大众网 作者: 编辑:吴涛 2025-06-03 11:37:05

  “如果生活是一场暴雨,那么诗歌就是天空中的一道彩虹。如果生活是一片黑暗,那么诗歌就是破晓时的一缕晨曦。”在深圳宝安区的一间文学教室里,诗人李军君用这句诗意的比喻,揭开了新诗集《孤独辞》的精神内核。这部由南方出版社出版、收录300余首诗歌的作品,被誉为“都市丛林里的心灵田园诗”,既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见证,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千万奋斗者的心灵史诗。

  一、孤独者的精神图腾:从渭北平原到深圳夜空

  李军君的孤独,始于陕西渭南的乡野。童年的他在破旧房梁上翻出线装《论语》,在小卖部的书堆里痴迷阅读,“像一只饥渴的鼹鼠,在文字的土壤中掘出光来”。

  2010年南下深圳,从流水线工人到文学培训师,他始终以笔为剑,对抗现实的喧嚣。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,成为创作的“火山喷发期”:“每天写一首诗,是自我救赎的武器。”他在《夜深写诗》中写道:“在一行行诗句的反击中,把哀愁驱散”。

  二、诗歌即生命:黑暗中的萤火与晨曦

  《孤独辞》的开篇中写道:“山谷里的一朵兰花盛开了”,这朵“兰花”正是诗人对孤独的美学诠释。诗中频繁出现的“黑暗”与“星光”,构成了李军君的精神图谱:“《孤独辞》写作时,我深陷现实压力与理想撕裂的困境。但正如《晨曦普照》所写:‘尽管黑暗长久地笼罩了整个天空/晨曦依然普照着整个大地’。”

  诗集中的《知了猴》以“蛰伏、积聚、搏击”的意象,被评论家称为“深圳打工人的精神图腾”。而《女儿的兴致》则展露铁汉柔情——三岁女儿敲击电子琴的“寂寞音符”,成为父亲对抗虚无的武器。“陪伴女儿时,音乐与文字交融,灵魂在琴键与书页间荡漾”。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,恰如深圳的城市气质:务实中仰望星空,孤独中孕育希望。

  三、好诗的标准:从生存叙事到生命美学

  “一首好诗,就像黎明,就像大海,就像春雨。”李军君对诗歌的评判标准,带着黄土高原的质朴与深圳特区的先锋气质。他认为,好诗需“源于生活的磨砺、内心的呐喊、灵魂的抗争”。

  在《走向旷野》中,他写道:“我挤出繁华的商业街/茫然走向未被开垦的荒山”,写出城市异化与精神返乡的撕裂;《院子里的枣树》则以“背着一座座山”的乡愁,完成对故土的深情回望。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评价其诗“从钢筋混凝土里开出了兰花的幽香”,而深圳作协主席郭建勋则认为,这种“带着露珠的思辨”让诗歌超越了传统打工文学的生存叙事,升华为生命美学的探索。

  四、教育的诗意启蒙:从“自卫战”到“星火传递”

  身为深耕文学教育15年的培训师,李军君将诗歌创作与教学深度融合。他创办的军君文学社以及联合创办的宝安区福海街道文学会,培养了数万名文学爱好者;在宝安图书馆的公益课堂上,他带学生触摸玉兰花瓣的纹理,从知了猴蜕壳中领悟生命的坚韧。

  “写作不仅是技巧,更是灵魂的对话。”他在《醉春风》中记录的教学实践,与《孤独辞》形成深刻互文:前者是“写给孩子的诗意手记”,后者是“献给成人的精神图腾”。在《孤独辞》的新书分享会上,家长们亲切地称呼李军君为“培训诗人”、“亦师亦父的文学引路人”。一位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:“军君老师的眼睛像星星,总能看见我藏在句子里的光。”这种“五感写作法”,让文字从应试工具升华为生命教育的载体。

  五、未来的诗篇:在星空下播种希望

  谈及未来,这位“文学培训界的堂吉诃德”眼神灼灼:“我想继续写孩子、写家人,写我们仨。”他翻开手机里女儿弹琴的视频,琴声与深圳湾的涛声交织:“诗意不在远方——它在孩子的琴键上,在打工者的保温杯里,在我们不肯低垂的眉睫之间。”

  从《孤独辞》的个体呐喊到《星空的呐喊》的群体关怀,李军君用15年完成了一场精神的“三级跳”,在城市化进程中书写着“逆流而上的生命史诗”,他的作品被誉为“当代打工文学的精神坐标”。正如这位培训诗人在《盛夏,我熊熊燃烧》中所写:“我的周身禁不住蹿出熊熊火焰”——这火焰,属于每一个在喧嚣中坚守初心的灵魂,也照亮了城市化进程中无数孤独者的精神原乡。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19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